作者:中木教育 张培松
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认为:“西式簿记的平衡结算法与中式簿记的‘四柱’法,其形式虽然不同,但原理和作用却大致相同”①。这一观点值得商榷。
在自然经济条件下,生产过程表现为使用价值运动或财产运动。在奴录社会和封建社会,统治者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;单个的商品生产者是直接的劳动者,又是简陋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,使用权和所有权紧密地结合一起,生产过程表现为单纯的资产运动。于是,产生了单式方程式。四柱方程式是一种单式方程式,“旧管+新收=开除+实在(或见在)”反映资产运动,也叫资产方程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,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,生产过程表现为资本运动。由于商品经济处于最发达阶段,信用得到最广泛的发展,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,决定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具有二重性,于是,产生了复式方程式:资产=基金或资产=产权。它反映资本运动,也叫资本方程式。
每一次资产运动都有一定量的资产从某处来到某处去,“资产从某处来”和“资产到某处去”是资产运动的内部矛盾,它是四柱方程式的理论基础。储备资产(一)-→(+)生产资本(一)-→(+)产品资产……可用四柱方程式分别计算出有关单项资产的存在量,然后汇总求得总资产的存在量,或者,将有关单项资产的旧管、新收、开除分别汇总,然后用四柱方程式求得总资产的存在量。资金运动从相对静止状态考察,具有二重性,从绝对运动状态考察,也具有二重性。资金二重性是资金运动的内部矛盾,是复式方程式的理论基础。资金的投入和退出,根据复式方程式可直接反映资金二重性;资产运动与基金运动,根据复式方程式可间接反映资金二重性。按照资产与基金在复式方程式中的位置,规定其相反的账户结构,记账方向。按四柱方程式反映资产运动,并将反映资产运动的四柱方程式移植到反映基金运动的方法上,从而,四柱方程式受控制于复式方程式。反映资金运动必须将四柱方程式与复式方程式结合起来运用,但四柱方程式并不包括于、也不同于复式方程式。四柱方程式与复式方程式的关系,已如井尻雄士所说:“单式簿记只记存货(Stock)账户”,“而复式簿记除记载存货账户外,还增记了流转(flow)账户(即基金账户——引者)”,“并且扩展为一个相互联结、相互勾稽的记账结构”②。
二三十年代,中式簿记改良者将旧管和见在两柱所列的内容扩大为利益、损失、资产、负债,使原来的四柱方程式发生了质变,单式方程式转化为复式方程工。根据井尻雄士教授的研究,资产是面向现在的,基金是面向过去的。由此看来,旧管与基金、存在与资产,确有一定的渊源关系。建立复式方程的经济基础是资本的产生,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人们对资本二重性的认识及经济管理的要求。旧管与见在只是保留了原来的名称,脱离了原来的内容。在我国会计史上,四柱方程式属于单式方程式,后期发展为复式方程式,已不是真正的四柱方程式。四柱方程式是单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,复式方程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。我国真正的四柱方程式不可能也从来没有建立起复式记账法。
四柱方程式与复式方程式产生的经济条件、基本原理、作用均不同,西式簿记的平衡结算法公式是复式方程式,中式四柱结算法与西式平衡结算法不能简单对比。混淆四柱方程式与复式方程式,对于研究现代会计核算体系、复式记账法的范围以及二度之间的关系、三式记账法是非常的不利。
注:
① 郭道扬《会计发展史纲》第249-250页,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、1984年6月。
② 井尻雄士著、娄尔行评《三式记账法的结构和原理》第75页,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、1989年1月。
(本文发表于《四川会计》1991年1月 作者 张培松 责任编辑 毛伯林 赵德武)